剧情介绍

1935年国民政府为预备长期作战的后勤和经济准备,强制推行法币,停止银元、军用券、关金券等货币使用,为抵抗日军侵华做准备。对此,日本军方在哈尔滨秘密制造大量伪法币,搅乱金融和贸易秩序。日军称“黑猫计划”。  针对日军的破坏,主管法币的财政部长宋子文派遣财政部直辖的税警总团副参谋长李道仁前往哈尔滨,目的为摧毁伪法币母版和制造所;同时,国民党派宋孝严,共同完成此项任务。日军派出土肥原和木户保卫“黑猫计划”,诛杀李道仁等人。敌我双方利用对方弱点,就此展开生死角逐。李道仁利用木户安插给自己的日本妻子掌握了木户的行动规律,通过对木户的跟踪,找到了伪币印制所,最终消毁母板,彻底粉粹了“黑猫计划”。

评论:

  • 贸雨珍 7小时前 :

    看到结局心脏骤停。迷乱、不安、躁动、未知,历史的点滴体现在日常生活里。

  • 陀伟祺 1小时前 :

    看男主角,就跟看到自己本人似的,俩字,难受。什么时代的知识分子都多少有相同遭遇和感受,真让人难过。

  • 王紫安 7小时前 :

    冷静而残酷的结局,献给德国的少年维特。

  • 蔡问风 3小时前 :

    20220618.三个小时,支离破碎,恍恍惚惚。。

  • 花天翰 2小时前 :

    最后很明显得能预见到,在混乱世界中,“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果不甘同流合污,那大概率受到悲剧的收场,令人无奈。

  • 菲倩 6小时前 :

    在更恶的社会来临前,一封玩笑的信比十米高的一跳更致命。

  • 葛鹏飞 4小时前 :

    近3小时片长,特殊历史阶段背景下的个人恋爱史诗,似乎从设定,就奠定了荒诞悲剧色彩的结局,她终究未能等来他,而原因是他在赴约路上试图救起落水儿童,最终因不会游泳而溺亡,而戏剧性的成分在于,那个落水儿童可能并非自杀,且水性良好,从最终他游上岸,并焚烧了男主在世的最后一点遗存印记,大概可以印证;而水畔呐喊的目击儿童的求救声,被成人以玩笑恶作剧忽视;似乎一切悲剧性的宿命论,均指向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冷漠的时代所孕育的冷漠群体;导演以极具创新性的视听语言,来呈现了一段“爱而不得”的虐恋个人史诗,但全片只有最后片段,是残忍的,近乎三个小时充满轻喜剧画风,大概是创作者特意设定,以此来消解时代的痛与伤。德意志民族,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世界之殇,更是该民族无法摆脱与抹除的,世世代代背负的文明史上的污点;

  • 美锦 2小时前 :

    很喜欢,从开头的长镜头就开始喜欢,之后,画幅设计、充满怀旧感的胶片,一幅德国浮世绘悦然眼前。一个小人物也可窥见大历史,风雨欲来前的社会终究无能为力,就像小人物湮没水中,波涛继续翻涌,仿佛他从未存在。

  • 璩婵娟 6小时前 :

    1931的德国是一种山雨欲来的氛围,经济不景气,一战的阴影还没有消失,纳粹就又要崛起了,Labude的命运伴随着迷离彷徨走向毁灭,Fabian的爱情是这其中的亮色(这三个主演都好喜欢,希林真是越发好看了)

  • 邓兴贤 3小时前 :

    充满浪漫的文学基调,最珍贵的东西存于世上已经需要付出代价:困苦、受创、不为时代所容。任何时代都一样,此刻也一样。

  • 禚芬菲 8小时前 :

    【柏林2021】《法比安》虽然讲得是1931年的柏林,但故事却与当下颇有共鸣,即在疯狂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醒,这一点和《间谍之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样的矛盾孕育悲剧,而在悲剧里,唯有心中所爱能慰藉灵魂。

  • 美美 6小时前 :

    看法比安穿梭在到处灯红酒绿的人间地狱,甩不掉的监控者藏匿各处随时现身,乱世中的博士学位像一张白纸、甚至无法使他独善其身,如何能不感同身受他的烦躁不安,更别提那位误以为论文被拒而自杀身亡的拉布德如此令人心惊。直接摄影的手法加剧了影像的动荡观感,观看时像在法比安身后跟着他走,他的坚守和孤独、纯粹与真挚因此唤起许多的共情。于是当一切戛然而止时,这些破碎、不安才会具有如此的冲击力,我仿佛看到世界的碎片缀满眼前。没有好事发生的现实世界如同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充满着郁闷。

  • 达柔静 1小时前 :

    开头就是历史的游魂视角,穿过地下,穿过人群,回到地上,回到历史的癫狂里。一开始有点难进入,但是往后发展叙事反而变得常规了。一个叫Fabian的男人如何走向毁灭的故事,既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也是一曲时代的悲歌。

  • 相绮烟 0小时前 :

    "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

  • 沙代秋 1小时前 :

    太沉闷了,似乎德国电影除了拍二战前后那点事,就很难出圈。

  • 碧尔阳 0小时前 :

    常常忘记汤姆希林已经是个成熟男人了。最后一个半小时的剧情和前半小时的试听一样好 但中间就有让人焦躁不安的一小时。但我也太为这样的故事着迷了 哎。

  • 耿涵菡 6小时前 :

    拍的有些拖沓,但手法新颖,技巧花哨,剪辑流畅,叙事风格是教科书式的。电影通过法比安的第一视角将1930年代初的德国用主观臆想描述开来,每个人都在边缘挣扎,都在往堕落的方向倾斜,最终堕入毫无希望的沉沦,腐朽,糜烂。生活到达了绝境,能选择的只有死亡,然而,这样的环境中,那些有尊严的人选择了自杀,余下的人们已经学会如狗一样生活,人道、体面一文不值,死亡也不再成为选项。孤独、寂寞,如浮萍,如落叶,随遇而安。可是电影仍旧保留着温存,这份温存就是爱,就是人性,无论现实多么冰冷残酷,倘若能够遇到刹那间的火花与美好,人们都紧紧把握,纵使心碎,在所不惜。法比安的死是宿命式的,令人难过,可是当收尾时,死亡是他唯一的归宿。结局我不喜欢,一方面是类似电影的终结套路,另外一方面现实里的人生更多的不是死亡而持续沉沦堕落。

  • 沙尔容 3小时前 :

    这是一部很精彩的创伤电影,原著故事很硬。导演很聪明,传统的形式下,是一个非常现代感的故事。老套的视听配合现代语境调度很妙。

  • 绍苑杰 6小时前 :

    不太同意所谓「断层」的说法,前半段极现代的镜头语言用以完成对于现代性的批判,Found Footage的调用引导视点自由穿梭在历史的迷雾当中。后半段未曾颠覆铺设好的情绪,人物以现代的身份为前现代的羁绊招魂——生存、爱恋与自我认同,因而叙事也最终复归传统,以图呼应内心隐秘的稚拙。

  • 楠静 1小时前 :

    想起Vor der Morgenröte,也許能在黎明之前離席是一種仁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