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谌雁凡 1小时前 :

    很久没有在一部新片上体会到这么大的快乐,每年的年份刻度一直在变,但好像对于电影的创造力要十年才会挪动一寸,而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就像片中实现宇宙跳跃的所有超现实动作一样,创意的魅力是强大的,尤其是在今天被漫威电影垄断了对于超能力乃至超级英雄的变体、以及多元宇宙这些关键词的阐释话语权之后,它仍然莽撞地、别开生面地要冲出一番景象。

  • 闳悦畅 4小时前 :

    脑洞大开的视觉表达却掩盖不了编剧的小眼眶子。

  • 羊舌飞白 4小时前 :

    是电影是戏剧是卧虎藏龙是菊花超市是space odyssey是无厘头是拉丝冯提尔是rick n morty是沙丘是everything。Bagel是大雄试卷上的零是receipt上的重点是瞳孔是不满足的食欲是妈妈对女儿人生的insecurity。变成石头,变成圆形的石头,去接近填满bagel。

  • 轩辕文敏 9小时前 :

    和turing red一样,亚洲移民妈妈做事的方式看得人血压升高。只是turning red在写女儿,而这部,是在说妈妈。这里很多让我想起我的女孩子朋友们提起的和妈妈的相处,只能说沉重的爱,各有各的沉重。所以才有人最后选择“it doesn't matter”,被那巨大的虚无的黑色bagel所吞噬,不要这爱,也一并摆脱了这爱之束缚。也有人走向“it's ok”,哪怕表面的和解,亦是和解。看到电影后半部分哭的眼镜上起了雾,牵一牵物理大哥的手,想起来我以前读到某本书里的一段致谢,奇妙地呼应了起来“ In the vastness of space and the immensity of time, it is still my joy to share a planet and an epoch with Annie. ”

  • 皮辰韦 8小时前 :

    没有很喜欢,甚至最后是快进看完的。大概是对亲情电影这个立意本身就不太喜欢吧。像一个对女儿没办法的妈咪,通过妄想在欺骗自己的感觉😑。

  • 梦娜 3小时前 :

    Turning Red's cult cousin 有早期园子温和SPEC的意思但是取其精华 合理怀疑三月底上映是提醒大家报税。

  • 越蕊珠 8小时前 :

    2022年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所有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光怪陆离到最后还是回归到了亲情的层面,上午看朋友圈有人说哭湿了三个口罩我还想有没有这么夸张,到最后也是哭了十来分钟,有些点真的很戳人

  • 潘德庸 8小时前 :

    没想到一个传统的故事内核,能套上这样癫狂的外壳,眼花缭乱到看不过来。变成石头后女儿那句“嘘,就让我们安静的做块石头”居然让我哭了,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有人觉得前半段好,有人觉得后半段好,当然也有人觉得从头到尾都不好,可能取决于有没有引起共鸣吧。我在后半段居然哭了好几次,怎么说呢,就是也常觉得这狗屁倒灶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如还是毁灭吧。无数次这样想,就跟贝果黑洞那样,吸进去算了。要是去年看这片,我会打五星。但是终究我们不会真的毁灭,不找到一个方式和解又能怎么办呢?日子还在过,还是有时候想毁灭,有时候又心存热爱,直到世界真的崩塌。

  • 源好慕 0小时前 :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如此令我难以下咽而倍感头大的电影了,从半小时的时候就开始疯狂看进度条还有多少时间,无数特效和模仿镜头往我脸上砸的感觉像极了我在看电影混剪而他们恰巧用的是同样的几个演员。看似是迷影人玩梗实则是多元宇宙的谎言,到最后无论在哪个宇宙都还是家庭、爱和选择的故事。剧情无功无过,但却仿佛还是在亚裔的stereotype里打转,唯一有趣的代际冲突在那一句“女朋友”“what did he just say”中得到一些拯救。我想到了一个形容此类电影的新词“七巧板电影”,指看似铺的平平整整满满当当,实则每一块都奇形怪状。//我们终究会选择原谅,原谅我们是我们,而爱永存。

  • 牵文翰 9小时前 :

    很疯狂很嗨,也很残酷很温暖,我们终于可以找到一个理由去忍受这操蛋的生活了,因为拯救世界的重任已经交给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我了,而且还存在一个love u in every universe的人,我们努力生活的意义就是等待他们出现。

  • 福振 0小时前 :

    恕我欣赏无能,简单来说就是:眼花缭乱,色彩缤纷的一顿窜稀。

  • 禹晶晶 1小时前 :

    看的时候狂轰滥炸,回想起来趣味无穷。例如设定:彻头彻尾的失败,才能诞生出多个成功的平行宇宙,她的潜能仍旧有被借用的机会,多么振奋的后现代叙事疗法。例如人物:中年妇女的碎片生活,青少年的虚无主义,男人的心软战斗法则,审计员缺爱才尖刻。例如关系:母亲的控制让女儿虚无,女儿的世界渴望被倾听,同性只是冲突的爆发点之一,背后是情感交流的阻隔。例如美式食物细节:过量的芝士,桌板下的口香糖,空虚的甜甜圈。我的“中产阶级”审美不断被挑战,直到石头安静的哲学对话抚平我的烦躁。结尾这么多线索居然也能收拾完好,惊为天人!这才是#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 蒿素洁 9小时前 :

    等不到下辈子了,可能某个宇宙里的我正在当微生物,和大自然安静的共存。

  • 真雁荷 7小时前 :

    华裔移民家庭的焦虑压迫窒息感太强了,导演的kinky趣味让影片轻松不少。

  • 鲁阳曜 8小时前 :

    因为满脑子都是瑞克和莫蒂,对本片就没那么惊喜。

  • 麦曼辞 8小时前 :

    But success it never comes

  • 锐湛芳 1小时前 :

    即便整部电影充斥着无数惊奇而刺激的奇观化场面,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好莱坞创作生命力的匮乏。整部电影如同一个巨大的资本主义式的商品陈列展,其以一种无政府式的影像拼贴走马观花地将那些影迷梗、潮流文化、无深度平面化的互联网媒介与元宇宙化为一道巨大的景观银幕。无非又是一次资本与种族的合谋,这种利用爱来弥合一切的新瓶旧酒式的做法和国内变形记中煽情甜腻的泪水冲堤又有何区别?

  • 郎菁英 9小时前 :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会这么高,明明各方面都很一般,演员都像是横店的群演,服装道具场景乱得一塌糊涂,剧情也是想一出是一出,一开始好像是要拯救世界,到最后竟然是最老套的亲子和解……不是以为扯上多元宇宙就一定会火吧?各种梗尬得不行,片子时间还扯得那么长,真是快坚持不下去了。60岁高龄的杨奶奶苦苦支撑,看着真累……

  • 皇半凡 9小时前 :

    美国主流价值观+瑞克和莫蒂世界观及亚文化趣味+日本二次元剧情逻辑,惟一的中国要素是香港武打/喜剧电影遗风,纯纯的只有我们这个时代会产生的缝合怪,文化景观。不是电影,甚至并不具备任何美国主旋律电影/瑞克和莫蒂式亚文化动画/日本二次元/香港武打喜剧电影的作品完成度。对于导演是华人,我感觉可悲,因为影片里的中国文化刻板印象比白人作品的刻板印象更愚蠢、更猎奇,以及更大无畏的迎合姿态。它确实是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能出现的怪胎。几乎全世界网民都期待这样的作品。

  • 诸葛幼晴 7小时前 :

    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相似运动和同景别转场让人叹为观止。个人觉得,如果电影停留在末世双石那里刚刚好,让人感慨“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不重要。母女和解需要一生的时间,怎么可能几句话就能轻易实现呢。电影让我想起了《降临》中母亲的选择—“我遇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