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在幻玉 9小时前 :

    看不下去,忍受不了古典音乐舞台剧的调调,墨迹造作看着舞台表演的脱离现实的夸张矫情感到恶心,看了三十多分钟看不下去了,然后有600多个自觉高级的小资在哪里跪拜鼓吹附庸风雅中获得自己正当时,自己存在于高雅的这个圈子里,获得有知识有想象的文化归属地位,有品位的高等人的自我确认标签,无异于圈内自嗨,让人感到那种中世纪贵族故作风雅的那种恶心感。

  • 城秋芳 1小时前 :

    哇哦,感觉看这个是我走向成年人的一步了呢。但我还是不同步到动态了,那看来还得继续成长。but,衰老真的有点触动了我,看这个电影,开始珍惜年轻的自己了。噗哈哈哈哈

  • 博贤 3小时前 :

    小而固定的空间,两个陌生男女由性爱进入到情感,这两个都是极度私密的领域,主要依靠对白和表演,结构上以男女的关系变化为主线,完整的四次会面,从第一次的紧绷到逐渐展开,表象的性爱被隐藏,展开的是内心。两个陌生的男女开始的性爱任务,其中一个很年轻,一个至暮年,明明可以发展出很多戏剧故事,但偏偏任何强情节都没有,只在房间里不断对话,说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观察身体,而这竟让我看下去了,这样的叙事让我感到好奇,也让我思考其中核心是什么?

  • 凡弦 1小时前 :

    故事比音乐强很多很多的剧。虽然砖家说全球化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仍然感觉到和这个世界是联系着的。我妈的发小之一当时办公室在世贸二十几层,当天还没进办公室就撞了,好在因为楼层低,办公室的人都跑下来了;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吧,那时候就留意了一下城市灾难逃生,08年地震从9楼跑下来第一反应就是疯狂给我妈打电话,电话拨不通就接着拨,因为有印象城市通讯马上会中断,大概拨了七八分钟吧打通了,简单报了下平安就挂了,后来再想打就打不通了,很多人没有第一时间给家人打电话的就要好几个小时之后才联系上。

  • 彩初 0小时前 :

    很欧洲的片子,什么题材都要立意深刻,上价值。虽然……但还是被退休年龄段的老太与90后年轻小鲜肉的这对30多岁年龄差的大尺度震惊到了

  • 卫童亚 5小时前 :

    中规中矩的主旋律音乐剧 #20211120

  • 凯柏 7小时前 :

    陌生和人群都可能成为恐惧的发源地,但在那个世界为之震颤的时刻,它们成为了共感和良善的代名词。生动紧凑、感人动人,虽然整体表达相当主旋律和正能量,但并没稀释灾难造成的心灵创伤、回避灾难辐射出的社会阴影,舞台设计简约又精巧,场景变换、情绪投射皆得到有效呈现,群像刻画也相当出彩,两个群体各个身份的角色不断跳跃转换却逻辑清晰情绪贯通,足见卡司个人的表演能力和团体间的化学反应。官摄版整体运镜和剪辑也相当不错,最大程度留存了舞台感的同时,也关注和强化了部分设计和表演上的小细节。

  • 山丽容 0小时前 :

    原来对于性的拧巴不仅仅在东亚人身上,女性欲望和性愉悦的不被正视真是哪里都有

  • 傅易梦 2小时前 :

    非常喜欢影片关于自我接纳和性的讨论,然而Meeting 4的发生显得有些突兀。

  • 明夏青 7小时前 :

    真·欲海慈航活菩萨

  • 侍晋鹏 3小时前 :

    1⃣️最后非要去调查人家真实身份想要帮助人家就有点多余了哈,非常“女/母性”,总以为可以改变/拯救男人2⃣️话痨片,我的爱,感谢电影,又对我脑中“女性找男技师话题”拓展了新的视角3⃣️Nancy的解放日记,万岁!4⃣️男主太帅太帅了好性感,期待更多作品,大火吧!

  • 圭林楠 1小时前 :

    CFA在我这里的位置很尴尬,甚至我觉得它有些外百老汇了。为了me and the sky还是加一星。

  • 完幻梅 3小时前 :

    有了Ham的官摄在前,这次反而觉得还是录音更好听。(果然还是要先看现场版啊!近距离摄像丢了太多细节了)

  • 展雁兰 2小时前 :

    It’s not vain to enjoy your body.

  • 彬钊 7小时前 :

    蛤蟆先生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也找蛤蟆先生。能理解剧本想法but too cliché,人物想法变化前后衔接不太自然,比较惊讶的是Emma Thompson的出镜,还是好美。

  • 司寇问凝 2小时前 :

    sex fulfillment带来的那种 “觉得自己可以所向披靡”的 感受——

  • 卜飞航 3小时前 :

    感觉看了一篇音乐剧版的特稿,关于信仰的小段落最打动我

  • 完颜之槐 2小时前 :

    百老汇原版原本会在2020年4月在天桥上演,疫情原因演出取消,舞台影像记录了2021年在百老汇的重演。

  • 文运凡 5小时前 :

    太棒了!演技全程在线,当对情感状态和人物心理不甚理解时,剧情表现会一次次让你感到意外和牛逼,多理想主义的关系,多感人的交流,我们都需要对自己进行回顾和突破,最好的自己可能是自己想象不到的模样

  • 敖绮艳 8小时前 :

    原来这是电影啊...音乐剧百老汇版的官摄,看着很欢乐,也没有刻意渲染悲情,有些感动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