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聊长岳 8小时前 :

    如果你不了解吉屋出租以及背后的作者你就无法共鸣,去了解一下百老汇的传奇人物和作品吧,这个还是有点小众了。但个人观感还是很好的,我还是喜欢早午餐那一曲,太炫了。

  • 盛运 9小时前 :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部普普通通格式标准的传记片,但从它舞台剧式的演出,夸张的表现方式中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更不要说本就出色的表演与音乐了。但是全片从头到脚都包裹了一层浮夸,所以不是我的菜。

  • 空鹏鹍 2小时前 :

    其实中后段有点撑不起来,最终要将的不是很清晰,你到底要讲的是个人还是时代,没有掰扯好来,一直摇摆不定,最后的收尾,也比较一般,好就好在形式上让人眼前一亮,加菲这次也撑得起来。

  • 钮子怡 8小时前 :

    去年mark到今年终于补上了,音乐剧真迷人,加菲演得真好真灵动,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那首吐槽人们为什么要浪费钱去餐厅吃饭的sunday……无效评论1)主角在deadline最后一刻公寓停着电的高压下才写出最重要的一首歌,还一直拖延女朋友的质问,就此和头同学展开了“良好时间管理和创作者的灵感是否可以两全”的讨论;2)加菲和石头姐作为我眼中最适合的文艺前couple(和长久的意难平),各自演了一部歌舞片,两个片中还都与他俩的恋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更意难平了;3)一直觉得唱歌女孩声音熟悉,全程疑惑这种声线的女孩是不是都长这样,看到最后才想起是歌舞青春的女主,how time flies~

  • 欣福 9小时前 :

    《斯通纳》中的melody——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在剧中流淌。好听好看又好玩😄

  • 沛曦 3小时前 :

    每个写不出文章的夜晚,也会像拉森一样,听着脑海中的Tick, Tick…然后焦虑于30岁之前自己是否会取得成功。拉森的天才和早逝,为整个故事蒙上一层悲剧的色彩,但是他对艺术纯真而热烈的追求,和朋友们对他真挚的爱意,又让人觉得,life is still beautiful.

  • 郗君昊 7小时前 :

    就是说…没想到美国人的年龄焦虑也这么严重…很喜欢加菲,也喜欢他演绎的这个孩子气神经质的天才作曲家,Vanessa真的是天籁之音。但是可能是因为是传记电影的原因,故事上弱一些。有梦想的人,内心永远幸福闪亮//一定要比的话,我还是更喜欢lalaland,但我还是觉得早晚有座小金人是加菲的。

  • 说千山 7小时前 :

    一部关于天才音乐剧剧作家的传记电影……30岁时也曾有这样的倒计时焦虑,30岁之后就平静了……希望每个人的倒数时刻都是新的开始而不是梦想追逐的结束

  • 臧修美 0小时前 :

    原剧完成度算不上高,所以之前觉得电影改编的唯一出路是传记化,果然如此,但这就成了一个套娃:在剧里写Superbia,在电影里写/演TTB,LMM把后面两层拍扁了些但是又必须留着,甚至还借用了最早的独幕剧模式,不知道普通观众观感如何,也许依然会觉得乱?但这片子太深情了,一直哭一直哭,没法用普通观众视角对待。桑爷-Larson-LMM的传承,浸满对剧场的爱。改编是同人写法,尽力把观众想要的东西都找地方安放。非常喜欢LMM把Larson删掉的Boho days拿回来,一秒还魂Rent,绿绿裙的处理也非常合理,最后片尾还贴心地还回来。Sunday生怕普通观众看不明白给了一段前序交待,把Susan和Dot写成了对照的情感线,BP女神出现的时候真是哇哇哭。桑爷亲自的录音也感人非凡。lots of lov

  • 颜晓 0小时前 :

    "Keep writing, and meanwhile, be proud"

  • 茂如曼 1小时前 :

    新年第一部电影。看着Jon和Susan就想到Mia和Sebastian,然后想到加菲和石头姐,更加意难平,就算不能在一起,能不能再合作一部音乐剧?

  • 焉桂帆 4小时前 :

    倒数时刻,一部理想信念的十万个为什么。

  • 毋熙华 6小时前 :

    压力来自于自己和别人比较

  • 海飞莲 6小时前 :

    谁都是曾经绚烂缤纷热情洋溢和这个世界碰撞燃烧着,但也会流于平淡失去光泽。

  • 辰欣 6小时前 :

    所以只能力求幸福的人生

  • 濮阳浩波 9小时前 :

    作为拉森的第二部作品,本作的确显得很"sophomoric",它带着年轻作者常见的自命不凡,急于通过互文与经典建立关联。作品可以看作是桑爷”伙伴们“和"星期天"的合体,一方面是在处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危机,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与现实生命间的和解。但拉森最令人感动之处是他的真挚,80年代艾滋危机和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态度毫无矫饰地流入他的作品,年轻人的挣扎以及对隧道尽头爱的渴望,都是他后来成功的原因。作品结尾处的连环why没有得到任何答案,但30岁生日钟声的爆炸性响声却无法回避,最终毫无说服力的“行胜于言”则只是无奈之举。米兰达作为宽街上新一代也是更成功的流行文化推手,对于这一切有着深刻理解。他切入这部有着明显缺陷的作品并将其面向电影媒介而打开,这样的思维体现出新一代音乐剧创作人在影像方面的长处。歌舞片看来还是有未来的。

  • 莉楠 6小时前 :

    但是啊,那些有趣的人会跟我们说,年龄从来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自己会怎样的生活。就应该不顾一切地朝着未来奔去。

  • 梦娜 4小时前 :

    蛮有意思,用了音乐剧,电影,MV穿插形式,让我觉得很有新意。那个sunday的片段很有意思,“一群傻子应该在周日上午在家里,非要在这个铝合金材质的餐厅里花钱喝冷的合成果汁和微波炉贝果”,笑4

  • 逄以晴 7小时前 :

    Jonathan Larson与《Superbia》。在29岁零9个月时看了这部电影。主创们对艺术的热爱是可以直击灵魂的,热烈而深沉,顺理成章,我的情绪就被牢牢的攥在了tick tick的时针嘀嗒声中。

  • 盛浩邈 8小时前 :

    其实我是很能体会Michael的,我也不过是一个理想败倒在生活面前的人。向生活服了软,听了劝,平平淡淡,循规蹈矩生活一场。不再觉得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大抵是聊胜于无的安慰多于喜好带来的幸福,也似乎可以理所当然为自己并不出众的天赋而开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