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Jodorowsky的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电影里——除过之后的《獠牙》跟《彩虹贼》,这部他早期长篇电影《凡多和莉丝》相比起他大名鼎鼎的《鼹鼠》,《圣山》和《圣血》显得十分不起眼。
  
  不过这部影片维持了Jodorowsky影片一贯的光怪陆离,开始的镜头就是侧躺在桌子上的莉丝生吃掉一朵花,整个故事是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Tar之城“一路上的经历,途中不断的有不同的怪人诱惑凡多离开双腿不能动的莉丝,甚至还有凡多的母亲,而他们却好象一直都无法离开原来的地方——酷似煤矿的小山,途中还时常出现他们的幻象(时间太久,记不清楚具体的,大家自己看),在找到了Tar之后,凡多却终于忍受不了莉丝,将她暴打致死,后来他十分懊悔,按照莉丝生前的愿望将她埋葬,在坟头上放上了一朵花,并自己躺在她坟墓旁,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至此,影片在异常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不过也许是由于对宗教的生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据说这部影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观众被吓的四散而走,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残忍的镜头,不过看了这部影片我居然莫名其妙的感伤起来,我都不知道我该去想些什么,而Jodorowsky也由此开始他被放逐到海外拍片的生涯,不过之后才有了更经典的《鼹鼠》,《圣山》和《圣血》,也更富有反宗教的意味,相比起《凡多和莉丝》更加被观众认同。
  
  可能此片仅仅是他古怪念头的最初尝试,虽然情节很古怪,可倒也不至于不知所云,凡多和莉丝他俩寻找的这座“Tar之城”是个异常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城池在大灾难降临后都被毁了,只有Tar还矗立着,所以人们传说只要到了Tar,就可以获得食物跟美酒,甚至可以获得永恒;到了Tar,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可以爱也可以被爱,会着迷于未来,而且,Tar永远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如此完美的地方,可以看成是个严重理想化的境地,接近理想国的过程自然有荆棘和劫难,更要经受意志的考验,而只有知道如何达成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一开始,凡多和莉丝相信只要找到Tar莉丝一定可以重新走路,而他们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解决,所以说凡多和莉丝可以说是失败了,尽管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湮灭在了对过分理想化的Tar的畅想中,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存在了一丝凄美味道的原因,凡多和莉丝的爱情悲剧可能正因为他俩的迷茫,虽然有生活的方向,却并不知道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后演变为绝望,末路,自我以及互相伤害,这多多少少也印证了那个年代青年的心态——尽管Jodorowsky可能并没想这么说。
  
  精彩的配乐也是Jodorowsky所有影片的共同特点,可惜只找到《鼹鼠》的原声,包括本片在内的其他几部的原声只好继续寻觅了,我尤其是特别喜欢莉丝唱的那首“当我死后,将我埋在….”,曲调很是优美,声音也很有质感,尽管有那么点感伤,好象预知了这可怜女人的结局一样。
  
  还有就是,片头的那些画,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是宗教画,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看明白那些画造成我对本片理解的偏差,所以希望懂的朋友给我解答吧,对于这样的影片我只能介绍,而尽可能的少去评论了。

评论:

  • 骏龙 5小时前 :

    8.1/如果说罗马是成人世界中华丽的颓废,那不勒斯则是懵懂少年里盎然的生机,但夏日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极具私人化的“那不勒斯往事”,导演用暧昧的“上帝之手”来复刻他的“阿玛珂德”,最终却像流于俗套-为了逃避而向往罗马。

  • 花玉泽 9小时前 :

    缺乏主题的聒噪,前后两部分割裂。一眼意大利片子,甚至比不上莫莱蒂。

  • 镜盼易 0小时前 :

    和当我们仰望天空相比,片中人们对足球的信仰是多么虚浮而好笑啊。

  • 鹤骏 5小时前 :

    “你已经是我的灵感了”索伦蒂诺的第一句情话,拍得太好了😭卷毛小弟一笑我心都化了

  • 薇帆 3小时前 :

    -

  • 迮子珍 9小时前 :

    解答了我许多疑问:索伦蒂诺的审美,思辨,幽默,哀伤从何而来?他的青年,家人,故乡又是何种模样?比《罗马》多了家庭的情感,比《痛苦与荣耀》多了更青涩的挣扎。是近年最喜欢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了。

  • 永芳茵 3小时前 :

    抓准了成长记忆应该有的形状与结构。镜头与镜头之间,幕与幕之间是接近碎片化的,是不被条理严密缝合的。定格住永远难忘的屡次浮现的画面,少年骑摩托车载着父母奔驰。有替代画面的声音印记,父母的口哨,少年对好友发出的口哨。还有若隐若现的人,一直躲在卫生间的丹妮拉,临近结尾才走出亮相。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是神迹,电影也有那么多堪称神迹的时刻,也是同一刻,吵架父母握住双手言和。“上帝之手”故意或偶然,故事走向也陡然迎来父母的死亡叙事。电影没有去窥探法比托的内心感受,而是对成长前一个即将松动的固态世界的的回首凝望,弥漫着无意识的氛围,迷茫、愕然与无解,法比托去往罗马,才是成长动态的开始。选择包裹在私人且私密的个人空间话语里,与意大利的民族政治、宗教、历史审视都保持距离,是与《阿玛柯德》的不同。

  • 谷晓旋 4小时前 :

    动人,断魂

  • 阎雨竹 3小时前 :

    这种电影是教你观察一种男性成长的情绪,它不常显现也难以表现,而编导可以罕有的,呈现给你。

  • 香雨 8小时前 :

    歡喜货车与葬礼。I vitelloni在前 La Dolce Vita在后;Great Beauty在前 hand of god在后。听惯了与费里尼的对比。索伦蒂诺终究不是悲观的人,所有的伤感的人都有出路。自传不及Roma动人,却更饱满。同时期的Souvenir,Pain&Glory,电影对自己的不断回想怀念 是电影人无话可说了吗?意象照以往少了 但索拍家庭都像史诗 想及赫尔佐格拍史诗像家庭录影。

  • 柏桃 2小时前 :

    所有intimate私人史都能戳到我痛点 那不勒斯梦游

  • 窦聪睿 9小时前 :

    “你逃避到最后,只有回归自我。”而这一部索伦蒂诺回到他成长的那不勒斯,属于他的温柔和悲痛,回归自我,从他“想象中的生活”解脱出来。马拉多纳、性启蒙、古典式冷幽默、海边轮船的汽笛,80黄金年代太美太美。

  • 皇甫兴昌 2小时前 :

    我一直以为,这片名应该是专属马拉多纳的传纪片

  • 钮紫安 1小时前 :

    那不勒斯的日与夜,那不勒斯的海与城,人民的生活、讨论的话题,发生的故事,从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串起,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向往,期待下一次去意大利时可以去那不勒斯一探究竟。

  • 祖叶嘉 6小时前 :

    从那天起,那些不堪的,伤心的往事,那些美好的,天真的回忆,那些浪漫的,激情的邂逅都随着男孩的离开而永远留在了美丽的那不勒斯,"上帝之手"或许更多地发生在"事在人为"。

  • 楠岚 5小时前 :

    难得看到这么私密感十足的索伦蒂诺,足球和电影的神性,但也总算返璞归真了一把,就是找了这么个小帅哥来演自己这ego真是可以的哈哈。有点下头的是通过美国往事突然意识到索伦蒂诺和姜文千丝万缕的相似…

  • 欣锦 4小时前 :

    欲望啊,欲望哟,欲望。似乎欲望总是驱动着男性感知一切,创造一切,又逃避一切的钥匙。但索伦蒂诺厉害的是,他承认欲望,不讳欲望。毕竟我们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是先被表象与本能吸引,然后才能随时间慢慢体悟出背后的真知,不是吗?“人人都想拍电影,但你有勇气吗?”这才是振聋发聩的灵魂拷问。像当初《绝美之城》一样,这部电影,我可能也要再过几年,才能看的更懂一点。但我依旧着迷于他对生活与众生的描述,喜悦与悲恸总是那么毫无预兆地穿插交替。而与每个人生路上重要旅伴的邂逅,他也总能提炼出那些最至关重要的,寥寥数笔便还原出最鲜活的情绪。人生总是那么五味杂陈啊,而电影,“没什么作用,但能帮你逃离现实”。所以,“告诉我,你有故事要说吗?”希望我能记住,我有故事要说

  • 脱凌青 3小时前 :

    你不能垮掉,而我也准备好跟过去这一年告别了。

  • 辉芦雪 6小时前 :

    @ 巴黎剧院 准备重看 很不一样的索伦蒂诺,难得的沉着和克制,赋予这个题材足够的厚度,很像费里尼 @ moma 重看 Try it 很认真的对待电影,生活的痛苦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文学、绘画、音乐,所有构成我们生命和电影的东西都应该得到这样的重视

  • 璟梅 5小时前 :

    那个夏天,我告别了童真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